当前位置:国内 >> 
乡村振兴 四川“农民夜校”遍地开花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APP   2018-03-12 10:02:35华西都市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乡村振兴,已在路途。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重要论述,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勤春来早。在四川,从田间地头的火热场面到乡村旅游的花开正盛,乡村振兴的大幕已从春耕开启。天府沃野,希望的种子已播撒,振兴的果实在蓄势,巴蜀大地处处掀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干热潮。

  四川案例

  资阳市 村村都有农民夜校 已培训230万人次

  组织振兴乡村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3月10日,周六,晚上8点,孔雀寺村“农民夜校”2018年第一堂课开课了。

  孔雀寺村,是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孔雀乡的一个村庄,农民夜校课堂在村委会二楼。春夜里村委会的点点灯光,让这个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里的村庄,显得生机勃勃。

  “树木移栽的时候最好能够带土转移,埋下去要把土夯实。”走上讲台的老师唐恭海,是该村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这一晚,20多位村民来听他讲树木移栽种植技术课。为了上好这堂课,唐恭海足足准备了1个月。

  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资阳1988所“农民夜校”的缩影。截至2018年2月底,资阳市“农民夜校”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累计培训群众达230万人次。

  夜校月月开课 党员自学知识上讲堂

  乐至县孔雀乡孔雀寺村村民,依托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找到了谋生的门路,全村100多名村民在示范园内就业。

  能做工还要做得好,做得好收入才能稳定,但怎么样才能做得好?孔雀乡孔雀寺村党支部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学习。

  “‘农民夜校’是学习的最好载体,我们2016年11月开班‘农民夜校’,每个月坚持至少两期教学。”唐恭海介绍,主要讲授党课,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课、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同时还有种养殖技术,特别是林木种植、蔬菜种植以及医疗卫生、文明习惯等课程。

  2015年,孔雀寺村成立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共有12名队员。而农民夜校10余名教师里,常备的6名教师都来自孔雀寺村党员志愿服务队。

  “大家学习热情还是很高,为了弥补林木技术课的空缺,我通过林业部门培训和自学,掌握了一些林业种植技术,成为夜校教师。不仅每月有固定课,田间地头也是我的课堂。”唐恭海介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党员就要做先锋,通过农民夜校来切实帮助村民提升。

  村民听课致富 还帮三贫困户脱贫

  3月10日晚,新年后的第一堂农民夜校课,47岁的村民蒲锦友吃过晚饭便早早来到村委会二楼夜校培训室。和以往一样,蒲锦友选择第一排坐下,戴好眼镜,备下纸笔,静待开课。

  村民蒲锦友除了在外承包小工程,家里还在种植着3亩多蔬菜。2016年以前,主要种植青菜、萝卜。“一年下来累得够呛,最后落到口袋里的钱却很少,基本处于想放弃的状态。”回忆起以往的种菜路,蒲锦友感触良多。

  2016年12月,蒲锦友听说村里新办的农民夜校请来了县农业局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没来得及吃晚饭,他便来到课堂学习。

  “来的时候课已经开始了,我就站在门口,靠着墙听。”蒲锦友回忆,专家在课堂上介绍了一种常见蔬菜——菱角菜。不仅讲了选种、施肥等技术,还从市场行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种植菱角菜的可行性。

  这堂课后,适逢蔬菜换种季节,蒲锦友就按照夜校学习的知识,尝试着种下3亩多菱角菜。收获季节到来,蒲锦友赚了6000多元。

  “从那时候起,‘农民夜校’的课程我都全程参与学习。”蒲锦友说,至今40多堂课,他一节也没有落下。

  自己的腰包鼓了,蒲锦友又开始琢磨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蒲锦友介绍,2017年,他出资帮助村里的三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从种子到技术全部帮扶,一年下来,三户贫困户都已经成功脱贫。

  不仅如此,走出党校课堂,蒲锦友还向孔雀寺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已被吸纳为预备党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雪皎王祥龙摄影报道

  新闻回顾

  四川所有行政村均开办农民夜校

  2016年8月,四川省开始在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随后,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到2017年年1月底,我省所有行政村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

  根据要求,全省所有贫困村夜校在2016年11月底前全部启动建设,12月底前全面开班授课;非贫困村夜校在2017年1月底前全面开班授课。每所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中学习2至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年对当地群众进行全覆盖培训。贫困村夜校要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 据四川日报

  央媒关注

  《人民日报》聚焦四川“农民夜校”: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

  201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在要闻版刊发《四川夜校取经,乡亲脱贫》一文,聚焦“农民夜校”如何助力四川贫困群众补齐精神短板,通过培训一人,改变一家,脱贫一户。据报道,四川结合实施远程教育扶贫行动,在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的4000多个贫困村,每村开办一所农民夜校,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传播文明新风,受到贫困群众欢迎。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记者走进海拔2800米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农民夜校”,这里是四川首家农民夜校。

  “农民夜校不仅是老百姓了解政策的平台,还是获取知识、脱贫致富的平台。”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镇长马海阿里说,开办农民夜校让大家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村里会把一些将要建设的项目拿到夜校上,让大家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夜校成为村里“三务”公开和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平台。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2016年以来开办农牧民夜校29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农牧民夜校全覆盖。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54个贫困村也相继挂牌成立农民夜校,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