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 >> 
流感疫苗接种率仅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APP   2018-04-11 10:22:05新华网

春季万物复苏,不少病菌也活跃起来。儿童免疫力低,容易遭受病菌侵袭,因此儿童在春季易得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刚刚趋缓的流感,报告病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然而,作为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仅有2%。接种疫苗这一最有效的防病手段,为何乏人问津?专家表示,公众对于流感疫苗的认知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

  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安全

  据一项题为《中国家长疫苗态度》的网络调查显示,83%的家长会选择免费疫苗,17%的家长则倾向于选择自费疫苗,两项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大多家长认为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安全。约55%的家长不了解疫苗划分一类和二类的依据,认为是按医学标准划分的。约33%的家长并不清楚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另一项疾控系统的调研显示,儿童未接种疫苗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担心疫苗不良反应,其次对疫苗了解不够,感觉孩子身体好不需要接种疫苗。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多年轻父母对二类疫苗有了较好的认知,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对儿童常见疾病有确切预防效果的疫苗,接受程度较高,致使部分“明星”疫苗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误区二:

  二类苗针对的疾病危害没那么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介绍,从过去多年的疫苗不良事件看,疫苗信息传播存在不科学、片面甚至误导的情况,这不仅让公众感到恐慌,更大的危害是让很多本该接种疫苗的儿童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为一些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隐患。

  目前,我国市面上有46种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14种一类疫苗因为是免费接种,其接种率相对较高,其余二类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

  专家指出,一类和二类的区分不是以疾病的危害性作为分类标准,更不是以疫苗的接种效果或者安全性来区分。其中有的二类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有可能危害更大。例如,流感因其病毒基因易变异,年年季节流行,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全球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监测的唯一传染病。再如,肺炎球菌性疾病及疟疾是世卫组织极高度优先推荐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那为什么预防如此重要疾病的疫苗,尚未被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类疫苗呢?主要原因是疫苗的成本高,价格相对较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现在的二类疫苗将来有可能变为一类疫苗。实际上,有条件的城市已率先将部分二类疫苗列为一类疫苗。例如,北京早已对60岁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而该疫苗在其他省市还是自费疫苗。此外,在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疫苗基本都是自费疫苗。

  误区三:

  疫苗100%有效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的目标,首先就要减少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威胁,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所以做好预防接种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重大。

  为此,去年底,有主流媒体组织编写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传播指南》,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做了科学阐述和解读。参与该《指南》编写的北京儿童医院姚开虎教授介绍,很多家长普遍认为接种某种疫苗就能100%预防这种疾病,这种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疫苗的有效率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受种者自身体质差异有较大关系,和药品一样,不能保证对每一个受种者都安全有效,但能保护绝大多数人接种后产生预防,即便有不良反应,大多也是轻微的。

  此外,还有一些公众认为,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其实,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专家呼吁公众能正确认识疫苗及相关知识,提高预防接种的整体水平。(全媒体记者 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