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 >> 
厚重历史文化 :“芳华资阳”的精神之钙
——蜀人原乡·怡然资阳采风纪行(上)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APP   2018-05-25 11:19:29达州日报

资阳市是中国年轻的地级市,设地建市仅20周年。5月14-18日,记者随同参加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暨2017年度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的媒体同仁一道,走进“桃李年华”的资阳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采风,探秘蜀人原乡的人文底蕴,记录元帅故里的沧桑变迁,感受奔跑资阳的发展节奏,体验怡然资阳的富足生活。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之钙。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摄,一路记,记者真切触摸到了这个四川最年轻地级市深沉厚重的“文化钙华”!

资阳“老祖母”:

中国最早的新人化石

从川东驱车西行,就像走下坡路;及至川中盆“底”,馒头一样的山包星罗棋布,突兀地点缀于平地之间。山上柏木森森、草灌葳蕤,山下沃野连畴、阡陌交通——这里就是“老祖母”的故乡资阳市。

资阳市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数万年前,聪明的古人就选中了沱江之滨这块丰饶土地,过着采集渔猎的世居生活。1951年3月,修建成渝铁路时,资阳九曲河边出土了35000年前的智人——“资阳人”头骨化石,比欧洲克罗马农人和北京山顶洞人更原始,是四川乃至中国迄今最早的新人化石,震惊中外。资阳人尊称其“老祖母”,她是南方智人的代表,古人类发掘化石唯一的女性。

记者参观资阳市城市规划馆时,见到了“老祖母”的头骨化石复制品,真品安放于北京自然博物馆。记者不敢猜想,慈爱的“老祖母”茹毛饮血,后代传到今天,该有多少子子孙孙呢?“川人始祖”“蜀人原乡”的资阳名片就来源于此。

这位远古女性活了51岁,而那时的人平均寿命不过37岁。长寿基因代代遗传。而今的雁江区,110余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多达107人,年龄最大的111岁,是四川三个“长寿之乡”之一,2015-2017年,雁江区已连续举办三届长寿文化艺术节。

2005年,距离该地不远处,一具汉代铜车马穿越两千年时光,惊艳出土,轰动全国考古界。铜车马组装后长1.84米,是迄今考古界发现的最大的汉代铜车马。其线条优美流畅,造型生动活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文风浩荡才人出:

光彩耀人的名人矩阵

汉代铜车马

水有源,树有根。资阳远古就是人类聚居地,平缓的地形,优良的物候,富庶的出产,安宁的生活,蕴育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是资阳人口头“显摆”的名片。

苌弘是东周时期刘文公的大夫,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而死,传说其血化为碧玉。《庄子·外物》云:“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语“碧血丹心”和典故“访弘问乐”就源自于他。苌弘是“资阳人”文化和资阳人精神有据可考的源头及标杆,蜀中进入先秦正史的,唯其一人。

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少孤,家贫,事母至孝,精通六艺,工于辞赋,很得汉宣帝赏识。之前辞赋多为歌功颂德之作,风格雄壮;而王褒则开创了辞赋吟风咏物、纤弱沉湎的先河,史称“咏物小赋”,其代表作是《洞箫赋》。他还用方言写过《僮约》一文,以戏谑的笔调描写奴隶的待遇,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巴蜀文化史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川人性格风趣,好开玩笑、说言子儿、吹龙门阵,大抵缘于此吧。

泱泱资阳,文风浩荡,名人荟萃。资阳还出了汉代经学家董钧,宋初易学大师陈抟,宋代数学家秦九韶;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共和国元帅、外交家、诗人陈毅,上海市长曹荻秋,中国新诗先驱康白情,长诗《白毛女》作者邵子南;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心武,谐剧创始人、表演艺术家王永梭,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等历史文化名人。北宋名相寇准也曾在乐至县为官。

元帅故里行:

见证忠诚信仰的力量

陈毅故居

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开国元帅陈毅的故乡。

陈毅故里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以伟人文化为主线,贯穿“丹心广场”“友谊广场”“鹤鸣广场”“陈毅故居”等人文景观和繁花、绿树、塘荷等自然景致。进入景区,迎面一面巨型青石浮雕,陈毅神情若定,右手叉腰,左手拿望远镜,脚下是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震撼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战火销烟的峥嵘岁月。

沿着长长的甬道步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屏立的两块浮雕,一块是黄桥战役场景,另一块是淮海战役场景。这里叫“丹心广场”,俯瞰呈“心”字形,广场矗立着一尊高大雕像,基座上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陈毅元帅”四个大字。一组排列成阵的“诗词墙”,刻录了元帅一生写下的108首诗词,包括《梅岭三章》等著名篇章。

元帅棋艺高超,任外交部长时,利用围棋传递中日友谊、搭建邦交桥梁。“友谊广场”再现了这位“围棋八段”的棋坛佳话。广场以地作盘,十多枚硕大的黑白石制棋子“厮杀”正酣。睹物思人,元帅率性畅达的形象跃然于眼前。

陈毅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有房36间,木质穿榫结构,三重室四合院。门口镌刻一副对联,“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形象地道出了元帅“直筒子”性格。

故居陈列馆里,历史资料图文并茂,诗词、著述、信札,战役示意图、战绩统计表,部分生前遗物等,生动再现了其少年求学、辗转革命、驰骋疆场、建设新中国的光辉一生和丰功伟绩。

其中一副对联,是1922年陈毅为陈家祠堂写的春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横批:春待来年。”此联是陈毅胸襟开阔、乐观向阳的人生写照,与《梅岭三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被收入《中国名联录》。而模拟的“梅山被困”场景,则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忠于信仰,视生死如归途、遇艰难志弥坚的高尚品格和豪迈气质。

中国石刻之乡:

 10万尊造像背后的故事

释迦牟尼像

净瓶观音像

到资阳,不看石窟艺术,等于白来。

资阳石刻集中于安岳县,境内拥有10万尊唐宋石刻造像和40万字经文。这些遗存,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一部珍稀的天才宗教艺术杰作”,是“中国石窟艺术走向成熟时代的唯一代表”。

安岳石刻肇始于公元521年(南朝梁武帝普通2年),鼎盛于公元八世纪初至十二世纪初。400年间,佛教兴盛的安岳大地锤声叮当,石屑飞扬,无数的能工巧匠,以山为家,以錾当笔,用智慧和心血,开山造像,刻经凿文,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为行程限制,记者一行只参观了圆觉洞景区。进入教钟寺,一张清代早期镂雕石供案让记者叹为观止。2.74米长的供案雕工精美,细节繁缛,“蹲狮衔壁”“蹲狮衔结”“双龙戏珠”等图案、纹样精细无比;尤其是“三英战吕布”“菊花牡丹”分三层镂雕,展现了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

拾级登山,南崖不时可见一尊尊唐宋造像背壁而立,舍利塔、净瓶观音、释迦牟尼、莲花手观音……知名不知名的佛像遍布石壁。一处凿空的石窟里,众多菩萨环列三面,面目各异,仿佛“菩萨开会”。而高达6.8米的释迦牟尼造像,螺发高髻,神态安然,左手仰掌置胸腹间,右手施法说印,是中国唯一的侧身释迦牟尼像。

据导游讲,莲花手观音开凿于北宋年间,当地一对夫妻夫孝妻贤,替母行善,出资请来一个北方工匠,花了八年时间造成此像,至今彩绘尚存。石窟右壁站立的两人,就是这对“夫妻”。

环山缓行,三步一像,五步一窟。大者丈余,有普渡众生之慨;小者盈尺,有精巧玲珑之风。

而进入北崖,佛像明显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不光个头小,连雕工也不如南崖精细,似有“粗制滥造”之嫌。导游解释,蒙元时代,川中战乱频仍,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逸致精雕细琢。石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

从公元六世纪发轫,到公元十二世纪初戛然而止,安岳石刻繁华达600多年之久;之后缓缓谢幕,淡于历史的烟尘,留给我们的是关于古人的无穷遐想和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今天,安岳人依然受益于石窟艺术,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

2000年9月,安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目前,安岳石刻已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单。

□本报记者 李斌 蒲建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