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守护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从四川各地红军人物故事看长征精神传承

更新:2019-07-25 09:53:34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尹可


▲今年6月,在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学员身着红军装,体验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牟静洪 摄

松潘县毛儿盖镇克藏村的仁青卓玛与家中留传下来的红军割麦证合影。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

7月19日,在凉山州冕宁县彝海畔,“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家国情怀故事汇·凉山站活动正在举行。 周静 摄

7月19日上午,在凉山州冕宁县彝海畔,由中宣部和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家国情怀故事汇·凉山站活动正在举行中。一面“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的故事,深深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1935年5月中下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来到冕宁县。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的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结盟,还将“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赠给小叶丹。在当地向导帮助下,红军昼夜兼程通过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

小叶丹举起这面旗帜继续战斗了多年。后来,敌人多次来搜查,为保住这面旗帜,小叶丹的妻子将其缝进了彝族百褶裙里,直到1950年冕宁县解放,终于将这面旗帜交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冕宁部队。

作为红军长征所历时间最长、所涉地域最广、所经行程最远的一个省,四川大地遍布着这样的红色足印。一代代四川人前赴后继,从革命时代一路奋勇向前,创造了跨越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本报记者 祖明远

初心不改,矢志如一

理想信念的力量在四川回荡

1935年初,泸州叙永城郊营盘山上,一片橘子林颇为诱人。

一支帽子上戴着红星的部队从山脚下经过。这是一渡赤水后的红军先头部队。虽然两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但战士们忍受着饥渴,没有去摘橘子。

当时的四川,由于军阀混战,许多地方预征了几十年粮税。而红军则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人民的军队”。

如今在四川各地长征纪念馆内,常可以看见各式红军借条,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写在布上,还有的写在木板上。

2011年,松潘县毛儿盖镇克藏村的仁青卓玛在收拾房间时,意外发现了一块木板。虽然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木板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割麦证。原来,是途经当地的红军割了青稞,留下了这张“借条”,承诺可凭此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维埃政府兑取“银子、茶叶或你们所需要的物品”。一笔一画,字迹工整,语气坦诚。

红军的理想与信念也感染了四川人民。在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景家塬附近的红云崖村,“赤化全川”四个大字高高刻在石壁上。当年,红军在此打土豪、分田地,留下了这幅高7.1米、长100米的石刻标语。1935年5月红军撤离后,返乡地主要将这些标语铲除。当地群众怀念红军,就用糯米和上炭灰泥土,将四个大字填平,谎称字迹已被抹掉,才让这幅石刻标语保存下来。

这几个大字存续的背后,是群众朴素的情感认同。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红军和四川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红军长征在四川一年多的时间里,红军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通过一个个标语口号、一场场浴血战斗,红军的思想、意志和信仰传递出来,在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凝聚民众力量。

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保留着一幢瓦房,里面有一个“夹壁墙”,是供避难藏身的。在红军撤离川南后,红军游击纵队仍坚持战斗。一位名叫李桂洪的女红军因怀孕不方便随军战斗,就被安排隐蔽在这里。

因叛徒出卖,敌人多次来这里搜查,房主人余泽鸿和家人被吊打拷问,仍守住秘密。在此顺利生下一名男孩后,女红军才转移到外地,这个男孩也被当地村民收养保护起来。

在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当地聂姓一家坚持守护红军烈士墓达80多年。

1934年2月,因缺医少粮,3000多名红军战士因医治无效而牺牲,被安葬在了啸口村。当年10月,红军离开后,聂永奎义务守护红军墓地,这一守就是40多年,直到1982年将接力棒传给聂正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每年清明、春节前夕,聂家人都要给红军烈士扫墓,缅怀先烈。“这些烈士对我们百姓是有恩情的,我一生只有这个愿望,就是要报这个恩情。”聂正远曾这样说。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面对艰难险阻只有一个字:“冲”!

长征一路艰难险阻众多,靠的是红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红军在皎平渡越过金沙江后,先头部队接到任务要进军前方10公里的通安。守军躲在山顶隘口,曲折盘旋的山路许多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为阻挡红军,守军一边射击,一边推下巨大的石头。

滚下的石头逐渐破碎,飞出许多碎石,击伤了不少红军战士。据莫文骅将军回忆,当时大家想到,“退后是不可能的”,于是吹起冲锋号,利用石崖躲避落石,爬着向隘口攻击。在夺取隘口后,又一口气夺取通安。400多人的先头部队就抓了600多名俘虏。

从西昌经冕宁到大渡河畔,这条红军当年北上的路线上,如今已建成了雅西高速公路。当年的崎岖山路,变为通途大道,几天的行军路程如今压缩为几个小时,但红军长征的昂扬意气却从未消散。

1935年5月,在冕宁,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里面提到,“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次被提出。

如今这里建有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批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诞生了。而与这些成绩紧密相连的,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它有着一个光荣的名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从穿过万水千山的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到直上云霄、翱翔苍穹的运载火箭,其精神内核从来没有变化过——不惧艰难险阻的顽强斗志,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四川,这块红军长征留下无数光辉记忆的地方,各族人民前赴后继,“一棒接一棒”,奋力将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