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县域经济发展看行动丨善用特色资源“添柴” 烧旺民营经济这把“火”

更新:2019-08-15 15:23:38       来源: 四川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尹可

民营经济如何做强

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本期“县域经济发展看行动”聚焦我省各地的积极探索。用改革的思维看待县域优势资源,“阳光”、药材不仅能变为特色产业,更能从中诞生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源活水,为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行动观察

8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富顺县,刚走进自贡市红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件件挎包、手包正在生产线上“流动”。完成生产后,这些产品将被打包装箱。在这家返乡企业带动下,周边正在建设的中国西部皮具产业园,预计将吸引1.5万人在此就业,年产值达30亿元。

民营经济撑起四川经济的“半边天”。从197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 3.4% ,到 2018 年 的56.2%,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

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优化营商环境,“烧旺”民营经济这把“火”的思路指导下,各地充当“柴”的资源各不相同,有阳光,有药材,还有人力等。各地用思路、环境的“火苗”,使资源释放出“热度”,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

□本报记者 祖明远 秦勇 王代强 史晓露 王博尔

攀枝花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一隅。 云上攀枝花供图

点石成金 为特色资源“站台”

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特色从何而来?

8月6日,攀枝花市仁和区阳光明媚,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内熙熙攘攘。花海景观、芒果乐园前,一群来自湖南的游客正在拍照。几公里外的二期度假区内,塔吊、挖掘机等正在施工。

阳光是攀枝花的一种“另类资源”。早在2011年,攀枝花阳城金海公司开始在仁和区布局康养产业项目,尝试将资源变为旅游资产,但“尝鲜”也面临着挑战。“在度假区内建了一座颐养护理院,要办理一些与医疗门诊相关的手续。但之前仁和区没建过这样的机构,向区卫计局申报办理时,他们一时也拿不太准。”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杨回忆。

在仁和区的协调下,当地市、区医疗、康养相关部门共同调查研究法规、政策、程序,很快帮助企业顺利地把手续办下来了。如今,该项目已投资20亿元,总投资将达到80亿元。

盛夏8月,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三父子茶叶有限公司厂房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园区补贴40%的费用,我们要把厂房从600平方米升级到1500平方米。”公司负责人徐建军告诉记者,升级完成后,今年营业额预计能达到3000万元,比2018年提升30%。

品质好,还要卖得好。在峨眉山市的牵线搭桥下,徐建军的茶叶还将漂洋过海,开拓摩洛哥市场。

如今,以茶叶产业为主的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已达140亿元。

位于巴中市的四川省思广益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巴州区从深圳引进思广益项目后,通过以商招商、沿链招商,带动手机周边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史晓露 摄

辩证看“劣势”变出产业新“可能”

今年5月,占地500亩的中国西部皮具产业园项目在富顺县开工。这个项目和在外打拼多年的邓申伟分不开。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富顺县常年有外出农民工超35万人。大量的人、财、智等资源在外地,本地民营经济如何发展?

富顺县跳出思维局限,吸引“归雁”返乡,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建立千万元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出台务工农民服务保障及返乡创业一系列扶持政策,强化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在外务工农民党支部等一系列服务机构,开辟务工农民证照办理“绿色通道”。邓申伟瞄准皮具产业,回到富顺县创业,并带动一批皮具企业聚集,使中国西部皮具产业园的建设成为可能。2018年,“归雁经济”对富顺县GDP贡献率达56%、税收贡献率达70%。

而巴中则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

今年,巴中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列入全市的头号工程,出台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20条”措施;建立营商环境“好差评”制度,通过企业和群众评判政府部门服务绩效,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服务效率。

5月,巴中市政府与一汽凌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在巴中建设皮卡重卡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计划年产皮卡10万辆、重卡整车3万辆。为何选在巴中?一汽凌源总裁郑和通表示,主要看好山区和农村地区皮卡市场前景以及巴中的营商环境。

绵阳秦川恒远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加工。 张祖强 摄

从种药材到建园区 需要政策“久久为功”

8月7日上午,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的中国中药绵阳产业园-天雄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厂房内安装调试设备。

这个投资6.68亿元的中药产业项目,涵盖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带动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预计9月,这里将开始试生产。未来还将上马投资10亿元的仓储项目。

绵阳市安州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为十几万亩。但由于长期停留在种植阶段,年产值不过数亿元,利润多被外地加工企业获取。以清泉镇白果村的1000亩川芎种植基地为例,当地每年生产300多吨药材,其中一多半出口到了越南,产值达到400多万元。相关负责人钟世能介绍,如果将其加工成饮片或颗粒,产值还能翻一番。

聚焦这一点,安州区围绕中药材产业持续用力。2010年,好医生药业将总部由成都迁至安州区。安州区牵线搭桥,协助好医生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医药院校合作,开展一批中成药大品种培养,参与制定标准等。此外,安州区财政每年还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如今,好医生药业绵阳生产基地已建设了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2018年实现产值32亿元。在其带动下,安州区中医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36.4亿元,居绵阳市第一。

记者观察>>>

县域民营经济能“长多高”取决于根“扎多深”

□本报记者 祖明远

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978年占全省GDP的3.4%,增长到2018年的56.2%,可谓发展迅猛。发展的根源正是改革。

县域民营经济层面,同样如此。对从前没有办过的手续,从前没有发展过的产业,若以改革的视角来看,无疑都是发展机遇。

改革可拓宽思路,可“无中生有”发展产业,并让产业进一步“扎根”。攀枝花市仁和区将“阳光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富顺县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归雁经济”就是很好的例子。

向更大更强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底气也同样来自改革。绵阳市安州区用改革的视角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将龙头加工企业与种植、科研等环节有机结合,使其从源头获得不断动力,成长为当地支柱产业。

简言之,县域民营经济的成长,取决于改革活力释放程度,取决于当地的营商环境,也取决于当地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因此,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除了注重当地特色资源的成色,还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从而真正推动县域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实底部基础。

亮点点击>>>

巴中市巴州区:“无中生有”造优势做强产业支撑

□本报记者 史晓露

8月7日,巴中市巴州工业园,四川省思广益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台生产手机保护套的模具设备已调试完毕,正进行试生产。“目前我们车间已能生产20多款手机壳,产品将全部销往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该公司副总经理杨辉介绍,下一步将增加平板电脑周边产品、迪士尼配套玩具等生产线。

受制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巴中县域经济实力总体不强,特色优势产业支撑能力弱,缺乏重大项目投资。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做强产业支撑?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坚持“无中生有”造优势,实施新兴工业首位发展战略,把机械电子制造产业等作为工业突围主攻方向,加快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下至上成链集群发展,吸引了一批核心企业,并带动配套企业、关联企业“抱团式”入驻园区发展。

为此,巴州区重点对接深圳和重庆机械电子产业集聚区,瞄准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机械电子旗舰型企业,力求引来一个项目、做活一个产业。为了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有信心,巴州区还强化政策支撑和资源要素保障,按照“一企一策”挂联帮扶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用能等方面的问题。

2015年巴州区从深圳引进思广益项目后,及时把握上下游产业链及关联企业投资动向,通过以商招商、沿链招商等方式,又引进多家配套企业,带动手机周边产业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今年5月,从深圳等地招引的4个关联配套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并入园建设。目前,巴州工业园已注册生产性企业28家,入驻企业17家,竣工投产企业6家,未来预计将形成销售额达50亿元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为巴州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0%

□本报记者 程文雯

8月9日,位于成都市新津县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一辆辆装有银隆自主研发新能源电池的车辆整装待发。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研发生产企业,具备银隆钛电池、新能源客车、各类专用车以及充电储能装备的生产能力。项目于2016年8月正式签约落户,不到一年就实现首台车下线,年底批量生产并交付了499台纯电动公交车。

新津民营经济“底子”深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陆续走出了大批优秀民营企业。新津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新经济工作局局长黄辉介绍,今年上半年,新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在成都各区(市)县中排第一;民营企业工商税收占全县9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县96%。

“要保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持续发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黄辉道出发展心得。2018年11月,新津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县级“民营经济18条”政策,明确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新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总部注册在新津的民营企业首次被评为世界500强的,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首次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同时,对承担企业科技专项、重点科研计划、评定各类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等均给予支持。特别是对研发投入补贴设置零门槛,只要企业有研发投入均按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助。

成果很快显现。2018年,新津全县已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70家,实现增加值238.9亿元,同比增长10.5%;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4.4万个,占全县就业总人数的76%以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