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首届十佳“清廉达州好家规”网上展示③——开江县王小平家庭家规
开栏语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日前,由市纪委机关与市委宣传部、市妇联联合组织开展的首届“清廉达州好家规”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清廉达州微信公众号对评选出的十佳“清廉达州好家规”故事进行展播,供大家交流学习。让我们一起品读身边的家风故事,共同涵养清廉好家风。
开江县王小平家庭家规——
高山流水心自知,吃水不忘挖井人;
谨言慎行,宽厚包容,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湖水清澈澄碧,两岸落英缤纷,湖面野鸟翱翔,天边云卷云舒……荡舟在开江县宝石水库湖面上,微风吹拂脸庞,使人心旷神怡。
开江县宝石桥水库享有川东第一大人工水库的美名,是开江的生命之源,整个水库宽阔浩荡,湾多峡长,曲曲湾湾,一曲一画屏,一湾一故事。
“我父亲1990年担任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为扩建宝石桥水库,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一生宽厚温和、克勤克俭。”每每看到宝石桥水库的旖旎风光,王小平总会想起自己的父亲王方亮。
王方亮,中共党员,开江县甘棠镇人,先后担任开江县副县长、县政协主席、县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等职务,自1990年起,带领全县人民发扬移山造水的精神,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川东第一大人工水库”矗立在人民的眼前。他有三句口头禅,一是“打水必须到井边”,二是“高山流水心自知”,三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打水必须到井边: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指挥部从1990年9月11日宣布成立,至我离开指挥长岗位,差一个月就满8年。这8年间我是全力以赴,工作再艰苦困难再大,我从没有推卸和回避过……”这是1998年8月17日,因肺癌晚期在重庆住院的王方亮,临手术前强撑病躯,给宝石桥水库指挥部的战友们写去书信中的内容。
“打水必须到井边”是他的口头禅,他教育子女,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在工作上,一旦思考成熟,说干就干,绝不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他也是如此以身作则的。身为指挥长,年事已高的王方亮却很少坐办公室。紧张艰险的施工第一线,移民矛盾突出的淹没区,处处有他的身影。扩建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引水隧道和渡槽施工段,王方亮不知反反复复走过多少遍。
1992年国庆节期间,王方亮陪同时任达县地委书记孟俊修视察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的黑岩洞隧洞工程,这隧洞长6.5公里,因当时工程尚未完工,洞内高低不平,有的地段得用脚先试探前进,有的地段要弯着腰走,有的地段要爬着过去,两人经过4个小时走完全程。孟俊修感叹道:“老王,不知你走过多少次了,对隧洞各段情况了如指掌。”
“父亲对工作始终是尽心尽职,他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按时吃过饭,很难休一次假。”王小平回忆说,我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但却无声无息、无时无刻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对待工作,如何爱岗敬业。
高山流水心自知:自立自强、清正廉洁
“高山流水心自知,父亲爱用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格言勉励自己。”王小平介绍,王方亮出身于贫农家庭,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党员干部,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秉公办事,不拿公家一分一毫。
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几乎是举全县之财力,几千万的资金从手里进进出出,如果想捞上一把,对全权负责工程的王方亮来说是轻而易举。可王方亮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挖国家的墙脚、占人民的便宜。他说:“我们一要对得起开江人民,二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那8年里,给王方亮送钱物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可无一例外碰了壁。一位建筑商不信邪,三番五次携重金及礼品到王方亮家拜访,结果不仅钱物被拒收,反倒引起了王方亮的警觉:三番五次的来,是不是他的工程质量有问题?王方亮随即加大了对这个建筑商所包工程质量的监控,果然发现了不少问题。王方亮马上责令其返工重修,气得这位建筑商在大街上公开叫骂:“王方亮是个老顽固,刀枪不入。”
不仅自身保持清正廉洁,王方亮对家人也是如此要求。负责县政府医务室的老伴想搭指挥部的便车到成都进药,说了多次,王方亮就是不肯。有一次趁王方亮不在,老伴终于搭上了一回,回来后,王方亮硬让老伴交上200元车费才算了事。他对老伴说:“我是指挥部一把手,不能带头乱了规矩。”在子女参工后,他也常常念叨:“只有坚持清正廉洁,家庭方能安定温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任过诸多要职,却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王氏族人谋一分私利。因而,王氏族人说:方亮当大官,我们没沾过一点光,却教会王家自立自强。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心为民,宽厚包容
为了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如期完工,王方亮几乎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98年8月,处于肺癌晚期的他,已出现咳嗽不止,多次昏迷的情况。住院治疗期间,亲属从指挥部借了一万元钱,用来缴付医疗费用,可却被他硬要过来缝入自己的衬衣口袋,说这钱不能再用了,以后要还给指挥部,用在工程上。
主治医生听诊时发现他藏了钱,感叹说:“他不要命了,这样的病人,我从医40年来才见过头一个。”王方亮却说:“我现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不如把这钱用在工程上多好!这可是一万块啊,若是用它买谷子,得多少人挑啊!”
1999年11月8日,王方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留下遗瞩:“死后不办丧事,不开追悼会,妻子儿女不许找组织麻烦,所欠医疗费慢慢还……”
饮水思源,王方亮用自己一生的奋斗,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1995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表彰王方亮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了后辈的心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王方亮的三个子女均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职、担当实干。
“我心中的父亲,是曾经奋斗在开江这片热土上最普通的一员,慈祥的笑容,高大的背影,我始终不会忘记他教导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2009年,王小平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表示这不仅源于自身的努力,更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家教。
编辑:张致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