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 既督又战 护航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


“外边看着像个太空舱,还以为是新建的服务站呢,没想到是个公厕!”达州火车站站前广场西侧,一座黑白相间的高科技“智能舱”引得来往行人纷纷注目。

10月初,达州第一座5G智慧公厕在火车站“落户”。据了解,5G智慧公厕又名“5G智慧轻松驿站”,不仅有高颜值的外表,让来往旅客在生理上“方便”的同时感受到心灵上的舒畅,还兼具高科技内涵,集智慧安防、环境监测、5G设施、便民共享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环保又卫生。

小厕所大视角,城市“底线”也是风景线。此前,“公共厕所数量少,管护不到位”是困扰不少达州市民的烦心事,今年更是被群众票选为“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一。

市纪委监委以此为契机,督促推动市城管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责任,加快公厕建设进度,按照卫生标准落实相关工作,保障良好的公厕内卫生环境和文明秩序。“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在金兰路、金龙大道等缺少公厕的地方新建10座‘5G智慧公厕’,给市民带来更强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市纪委监委驻市司法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3月初,达州中心城区确定“物业覆盖与服务不够、‘三无’小区存在环境脏乱差问题”等10件事作为市中心城区(通川区、达川区、达州高新区)集中整治事项,其他5个县(市)和达州东部经开区参照中心城区,均在4月底前分别确定本辖区年度集中整治事项10件。达州市纪委监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深入推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筑牢“群众满意”工程。

“你们知道有个物业曝光平台可以投诉物业服务质量问题吗?”日前,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对市住建局牵头办理的“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物业小区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检查组走访了通川区棕榈岛、新锦苑等小区物业,对小区环境卫生、收支公开情况、物业管理档案资料、物业纠纷调解室的建立等进行了实地查看。随后,检查组一行前往市住建局,通过听取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查阅台账资料等方式了解物业管理部门日常运行情况和治理工作进展,并查看相关的信访处理台账,确保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督促市住建局要在整治期间,对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检查发现部分物业小区服务质量还存在小区缺乏创文相关宣传、物业中心无人值守等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将问题反映给物业要求整改,同时还将业主们关心的物管费用、车辆停放、电梯安全等问题反映给物业,要求物业将工作情况公开公示,与业主建立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组长黄波介绍。

据了解,2023年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督促市住建局已累计对中心城区382个物业小区开展整治督查,发现问题967个,完成整改962个;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对51家物业企业涉及的67个物业小区发出红黄牌警示;开展了3期以上共计1000余人次的物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活动。

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督又战,促进各方力量统筹衔接、贯通融合,围绕各责任单位集中整治任务落实、完善监管制度等情况,对照监督检查台账,开展多轮次、滚动式明察暗访,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集中整治行动顺利推进。

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和消防通道,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这种种乱象不仅影响市民出行,还让市容市貌大打折扣。今年来,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会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多次对通川区、达川区城区主要道路违停情况进行暗访。为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督导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及时调整勤务模式,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加大对监控盲区死角路段违法停车行为的查处力度。

“因为老城区停车位比较少,部分驾驶员认为停在路边办事要不到好久,就图方便选择违法停车。”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说,“查处不是目的,要根治乱停乱放,就要找准找实‘停车难在哪里’。”

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紧扣各自工作职责开展对照检查,精准调查摸底,盘清车位数量,因地制宜新增停车位,盘活停车泊位存量、逐步扩大增量。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投用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泊位2287个、两三轮车临时停车泊位101处。

据了解,达州今年持续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12万余条,分层分类向各地各部门交办、督促及时逐一办理反馈,现已办理反馈群众诉求9万余条,剩余诉求正有序办理中,推进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达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根本性问题,从健全制度、加强监管等层面研究解决,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达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

编辑:张致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