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金华学校学生走进虎让乡罗庙村体验栽高粱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文莉萍)巴河水乡,生“氧”画廊。4月25日,正是达川区虎让乡罗庙村村民集体栽种高粱苗的日子。但走进田间细细一看,参与栽种的不仅有本村村民,还有一群头戴小红帽的初中生。这群学生正是来自达川区金华学校育才行知班的“小陶子”。他们以田间地头为课堂,以劳动做笔,谱写一首首动听的春日户外劳动实践行进曲。

“大家注意啦!高粱苗根部一定要埋进土窝里,不然就活不了!”来到地里,看着一篓篓的高粱苗,这群城市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虎让乡罗庙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杜丕泽见状,立刻向同学们示范高粱苗的正确栽法,看着杜爷爷的操作,孩子们一板一眼学了起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尽管泥土弄脏了运动鞋,指甲变得黢黑,腰也有点酸,但活力满满的同学们并没有停下来。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撒高粱苗,有的栽种,“如果动作慢了,就没有活干了!”平时很文静的田金浩一边撒高粱苗一边说。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原本光秃秃的田地很快被一片绿意覆盖。

望着生机勃勃的土地,孩子们会心地笑了。“以前我还分不清高粱苗和玉米苗,现在我可清楚了!”“原来种高粱苗不能让秧苗直立,得让它‘卧倒’才行呢!”“听杜爷爷说,高粱苗种下去7月份就能收获了,特别期待那时候再来看看我们的劳动成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表述自己的感想。

村民介绍高粱苗种植方法。

同学们都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大家没有亲手种植过庄稼,就难以理解劳动的乐趣与辛劳。金华学校校长周围胜说:“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同学们对粮食和食品的来之不易就有了更深的体悟。”

尽管还是春天,阳光却有夏天的势头,栽完秧苗后,许多同学都累得在田坎上坐下休息。但对一切充满新鲜感的同学们停不下来,他们将脑中的奇奇怪怪的问题抛向了杜爷爷,杜爷爷一个个耐心解答。从杜爷爷口中,同学们知道,虎让乡一直有种植高粱的传统,近年来,乡里把高粱发展为集体经济,在大家的努力下,高粱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大家靠它每年村集体收入能有7万元。

“以前只在新闻里听过‘乡村振兴’,今天听了杜爷爷的介绍,才知道乡村振兴是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谋福祉。”学生杜成思说,她的老家就在虎让乡,看着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她的心里是满满的自豪。

“我的老家叫达县,现在她又叫达川。她背靠美丽的翠屏山,巴河水流过家门前。那里有水又有山来,山连着水来水连着山……”返程的路上,见有人唱起《老家达县》,大家纷纷跟唱起来,优美的歌声回荡在乡间的小路上,爱劳动爱家乡的种子已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编辑:郑善元